雅安地震72黄金时间已过,但还是总结了一些地震知识,榴友你知多少呢?
【事件】
2013年4月20日8:02,中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
四川地区为什么地震多发?
地球科学博士生@空错:地震和断裂/断层密不可分。四川西部的龙门山脉是由一个以断裂为主的断裂体系组成的,在这个组合群里,任何一条断裂都有可能发生地震。至于此次地震与汶川地震有什么关联,以及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性如何,则需要地震地质学家进行更多研究。
地震震级如何测量?为什么要修订震级
你知道6级以上“里氏震级”就很少适用了吗?面波震级、体波震级以及矩震级又是什么?为什么一次地震的震级常改来改去,说法不一?
中国地震台与USGS的数据为何不一样?
地质学硕士生 @Olivine :震级有多种表示方式,它们的计算过程都需要大量估计值和经验常数,掌握数据和计算方法差异都会导致结果不同。中国地震台使用面波震级,而USGS以矩震级为主,存在差异属正常现象。由于分析时间有限,速报与最终结果也可能不同。
【地震救援】
地震救援:速度与专业的考验
在灾难之后,救援有个“72小时黄金期”。但是,抢时间不等于见废墟就挖,也不是人越多越好。救援,考量着救援者的专业与速度。果壳网曾独家采访过参加汶川地震救援工作的民政部直属救援队成员,他能告诉你救援背后的故事。
挤压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药学硕士@窗敲雨:肢体长时间受压坏死,细胞内物质大量释放,当解除受压时,这些物质大量进入血液,血液中钾离子浓度骤然上升,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肌肉细胞释放的肌红蛋白也会危害肾脏,威胁伤者生命。这种情况应由医务人员进行处理,不宜贸然施救。
废墟天使——搜救犬
地震之后,新闻里常能见到废墟中活跃着的搜救犬,它们不知疲倦地在救援人员的指挥下东闻西嗅,将深埋在瓦砾之中的幸存者的位置指示出来,挽救了一条又一条的性命。狗不仅要有好的天赋,还得经过严格的训练才有资格成为搜救犬。
如何辨认地震遇难的受害者?
地震、海啸等灾难过后,除了搜寻和解救幸存者,事故死难者识别(DVI)也是需要争分夺秒进行的工作。这个过程可没那么简单,涉及法医病理学、法医人类学、指纹和DNA鉴定等各种技术,更需要国内外警察、法医和遇难者家属的共同努力。
截肢,不得已的保命手段
地震后,大量的受害者会被压在倒塌的墙体下。如果余震不断,伤者本人和救援人员都有二次伤害的危险,截肢保命便成为迫不得已。除此以外,当伤者被压的四肢面临严重感染、血运障碍以及挤压综合症的危险时,截肢也成了最好的救援手段。
遇难者遗体真的会带来疾病吗?
这些遇难者遗体会导致灾区出现严重的流行病吗?不会!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尸体并不会引发疾病,而对尸体进行盲目地掩埋、销毁,却会给辨识遇难者身份带来很大麻烦。
不可忽视的灾后心理援助
面对地震灾害,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灾民肉体上的痛苦。然而,灾民(尤其是孩子)、救援人员的心理创伤也不可忽视。有调查显示,舟曲泥石流灾民中有八成存在心理问题。曾参与过汶川地震后心理援助研究的@ZPLZPL 写过一篇文章,讲述过灾后的心理援助。
【击破谣言,科学自救】
“生命三角”不可信!
这个说法来自于所谓的“生命三角求生法”。其倡导者,将“生命三角”吹嘘成地震时的唯一活路。但真遇到地震,所谓的“生命三角”可遇不可求。已有多国、多位的科学家与救生专家,对这样的求生方法进行了论证和批判。
紧急事件中,为什么短信比电话靠谱?
紧急事件发生后,无限通信服务可能会出现通信高峰,于是乎焦急的人们很难联系上自己的亲朋好友。波士顿爆炸案之后,科学美国人网站上刊登了一篇短文,告诉大家在紧急事件后用短信联系要比电话靠谱,这也适于我们的情况。
急救知识:心肺复苏术
紧急时刻,心肺复苏术(CPR)是非常重要的急救手段。但对这项挽救生命的技术,你真的了解它规范的操作吗?美国心脏学会(AHA)制作的这个视频可以帮你了解实行心肺复苏的要诀: